-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22:15 点击次数:176
参考价格:私下议价
藏品编号:YX25100306
在古钱币收藏的浩瀚星河中,中外钱币的“跨时空对话”总能折射出不同文明的经济脉络与文化特质。今日呈现的日本宽永通宝与清代咸丰通宝(宝源局)双币组合,以中日两国不同时代的货币形制、文字风格与历史背景,构建起一场跨越东亚的货币文化交流,是解码中日货币史、品鉴东亚钱币美学的珍贵标本。
藏品概览:中日钱币的双重视角
(一)基础信息
- 名称:日本宽永通宝、清代咸丰通宝(宝源局)双币组合
- 年代:宽永通宝(日本江户时代,1626-1867年);咸丰通宝(宝源局,清代咸丰年间,1851-1861年)
- 类别:东亚古钱币·中日货币组合
展开剩余87%- 规格:
- 宽永通宝:直径约2.4cm,重约3g,典型日本古币形制;
- 咸丰通宝(宝源局):直径约2.3cm,重约3g,清代中央造币局标准制钱形制。
(二)币面与工艺细节:双币双韵,各显风华
1. 日本宽永通宝
- 正面:铸“宽永通宝”四字,字体为日本江户时代典型的“和式楷书”,笔画方正,布局紧凑,体现日本对中国制钱形制的借鉴与本土化改造;
- 背面:光背(无纹饰),边缘可见自然流通磨损痕迹,包浆呈古朴的铜黑色,质地坚实,是日本江户时代长期流通的典型状态。
- 工艺特征:采用“翻砂铸造”工艺,钱文清晰度与边郭规整度体现了日本江户时代造币的工艺水准,是中日货币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。
2. 清代咸丰通宝(宝源局)
- 正面:铸“咸丰通宝”四字,字体为清代标准楷书,笔力遒劲,“咸”“丰”“通”“宝”四字布局对称,彰显清代中央造币的制式规范;
- 背面:铸满文“宝源”,代表清代中央造币局(宝源局),满文书写规范,与汉文钱文形成“满汉合璧”的典型制钱风格;
- 工艺特征:采用清代中央造币局的“官铸翻砂”工艺,钱文深峻,边郭规整,包浆呈自然传世的黄褐色,是清代咸丰年间制钱流通的真实缩影。
中日货币的时代印记
(一)宽永通宝:日本江户时代的货币基石
宽永通宝始铸于日本宽永三年(1626年),是日本江户时代流通时间最长、铸量最大的制钱。它的诞生源于日本对中国明清制钱的模仿,却在文字风格、铸造工艺上融入了日本本土特质,成为日本近世货币体系的核心。
这枚宽永通宝诞生于日本江户时代的经济繁荣期:作为日本流通最广的制钱,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,更是日本“锁国时代”经济自给自足与文化本土化的物质体现。钱文“宽永通宝”的和式书写,折射出日本对中国货币文化的吸收与改造,见证了中日货币文化“同源异流”的历史进程。
(二)咸丰通宝(宝源局):清代币制动荡的微观缩影
咸丰通宝铸于清代咸丰年间,彼时清廷内忧外患,财政危机加剧,币制混乱,宝源局作为中央造币局,承担着维持制钱体系的重任。
这枚咸丰通宝(宝源局)诞生于清代币制改革的漩涡中:作为中央造币局的产物,它是清代“制钱减重、币值动荡”的实物见证。钱文的规整与材质的坚实,与同时期私铸、减重钱形成对比,凸显了宝源局在动荡时局下对“中央制钱标准”的坚守,是研究清代晚期货币史、财政史的鲜活标本。
中日制钱的技术与文化表达
(一)宽永通宝:日本制钱的本土化探索
宽永通宝的铸造工艺源于中国翻砂法,却在实践中融入日本特质:
- 钱文风格:“宽永通宝”四字虽为楷书,却带有明显的日本江户时代书法特征,笔画刚劲中见圆润,是中日书法文化交融的体现;
- 铸造精度:翻砂铸造的钱文清晰度与边郭规整度,反映了日本江户时代造币技术的成熟,虽略逊于清代中央造币局,却在本土化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工艺体系。
(二)咸丰通宝(宝源局):清代中央制钱的工艺标杆
咸丰通宝(宝源局)的工艺是清代中央造币的典型体现:
- 钱文工艺:“咸丰通宝”四字采用官铸标准楷书,笔锋锐利,布局对称,体现了清代中央造币对“文字制式化”的严格要求;
- 满汉合璧:背面满文“宝源”书写规范,与汉文钱文相得益彰,是清代“满汉一体”政治理念在货币上的具象表达;
- 材质与铸造:采用精炼铜料翻砂铸造,钱体坚实,边郭挺拔,即使在币制混乱的咸丰年间,仍保持了中央造币局的工艺水准。
收藏价值:双币组合的多维魅力
(一)历史价值:东亚货币史的微观见证
对货币史研究者与藏家而言,这组双币是解码东亚货币交流与变迁的“活化石”:
- 宽永通宝:见证了日本江户时代对中国货币文化的吸收与本土化改造,是中日货币文化“同源异流”的实物证据;
- 咸丰通宝(宝源局):反映了清代晚期币制动荡与中央造币局的工艺坚守,是研究清代财政危机、货币改革的直接物证;
- 组合价值:双币跨越中日两国、历经近三百年时光,构建起东亚货币文化的“对话场景”,为研究东亚经济交流、文化互动提供了独特视角,历史价值厚重且不可替代。
(二)文化价值:中日钱币美学的双重视野
这组双币是中日钱币文化“同宗异构”的艺术载体:
- 宽永通宝:和式楷书钱文、简约光背设计,体现了日本江户时代“简约实用”的审美取向,是日本钱币美学的典型代表;
- 咸丰通宝(宝源局):汉满合璧钱文、规整制式布局,彰显了清代中央“庄重权威”的审美追求,是中国清代制钱美学的集中体现;
- 组合价值:双币并置,可直观对比中日两国在钱币文字、形制、工艺上的异同,是品鉴东亚钱币美学“同源与异化”的优质标本,文化价值在于其“跨文化对比”的独特属性。
(三)市场价值:藏家青睐的优质标的
中日古币组合在收藏市场具备独特吸引力:
- 稀缺性:宽永通宝与咸丰通宝(宝源局)均为两国历史上的重要币种,存世量虽多,但“双币组合+品相上佳”的搭配仍具稀缺性,是构建“东亚货币收藏体系”的入门基石;
- 成长性:随着东亚文化交流与古钱币收藏热度提升,此类具备“跨文化属性”的钱币组合,市场认知度与价值将持续攀升,是藏家优化藏品结构的稳妥选择;
- 门槛友好:相较于珍稀孤品,双币组合的市场价格更为亲民,适合新手建立对中日古币“历史背景、工艺特征、文化差异”的收藏认知,是“以藏促学”的理想选择。
东亚货币收藏的精准之选
上述藏品均为陈先生本人亲自实物拍摄,现陈先生诚心传递,价格可洽谈。对于东亚货币专题藏家,这组双币是“中日货币收藏体系”的核心组件——它完善了“东亚近世货币对比收藏”的序列,彰显藏家在东亚货币领域的收藏深度与学术视野。
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,这组双币是“触摸中日近世历史”的便捷载体——通过币面的钱文、形制与包浆,可直观感受日本江户时代的经济稳定与清代晚期的币制动荡,实现与近三百年前中日社会的“货币对话”。
对于投资型藏家,这组双币是“东亚古币板块”的稳健标的——其历史稀缺性、文化独特性与市场成长性的三重加持,使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增值空间。
这组日本宽永通宝与清代咸丰通宝(宝源局)双币组合,是历史的印记、文化的桥梁、收藏的佳品。它以“中日双币、时代对撞”的独特属性,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收藏它,不仅是拥有两枚东亚古币,更是收藏一段跨越中日的货币文化记忆,在方寸之间,读懂东亚近世货币的工艺之美与历史之重。
发布于:江西省